国际创投资讯

宝莱坞 Bollywood 追赶好莱坞 Hollywood 印度 India 电影产量仅次美国 United States

从近两年全球影视业的数据看,目前印度(India)电影的出口量仅次于美国(United States),且在北美(North America)和英国(United Kingdom)的影响力高居进口片第一。

以2016年的北美市场为例,在票房超过100万美元的46部外语片里,印度电影就占到29部,而中国(China)电影只有3部。在TOP 10的榜单上,印度电影更一举占据了6席,第一名就是目前在国内热映的《摔跤吧!爸爸》,相比之下中国票房最高的《美人鱼》也只排在第七位。

数据统计显示,印度的海外票房已达到了本土票房的10%至13%,而中国平均每年只有5%左右,说明中印电影在对外输出方面存在巨大差距。

年均产量高达1500多部
印度电影特色“量大质低”

当然,诸如《摔跤吧!爸爸》这样的优质影片在印度也是凤毛麟角,印度电影产业的一大特色是“量大质低”,其年均产量高达1500多部,而2016年中国仅生产了772部,上映的只有379部。印度电影拍摄没有门槛,投资少、粗制滥造的片子占了65%。

同时,尽管很多人将印度电影等同于宝莱坞(Bollywood),但实际上印度还有托莱坞(Tollywood)、考莱坞(Kollywood)、莫莱坞(Mollywood)和桑达坞(Sandalwood)等另外四个电影产业基地。

其中,位于印度北部城市孟买(Mumbai)的宝莱坞规模最大,每年大约能占据全国票房的43%,其他四个均位于印度南部,其中考莱坞和托莱坞也各占近20%的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进口片的份额从早些年的一年1部增长到一年4至5部,对于有进口片限额的中国市场来讲,这是很大的突破。安邦智库研究团队认为,尽管印度电影产业存在“量大质低”的问题,且在基建和很多产业方面也比中国落后,但其在文化产品输出方面还是要比中国强不少。

与印度电影业相比
中国胜在资本丰厚

中国因政策管制等因素导致文化产品与经济实力之间存在很大的落差,目前,中国与印度相比下的一个很大优势,就是资本丰厚。

宝莱坞是位于印度孟买的广受欢迎的电影工业基地的别名。印度人将好莱坞(Hollywood)打头的字母“H”换成了本国电影之都孟买(Bombay)的字头–“B”,因而把“好莱坞”变成了“宝莱坞”。

尽管有些纯粹主义者对这个名字十分不满,看上去“宝莱坞”还是会被继续沿用下去,甚至在牛津英语大词典中也已经有了自己的条目。

宝莱坞也被称作是“印地语(Hindi)的影院”,其实乌尔都语(Urdu)诗歌在这里也相当常见,同时英语的对白和歌曲所占的成分也正在逐年增加。

不少影片中的对白中都有英语单词短语,甚至整个句子。一些电影还被制成两种或三种语言的版本(使用不同语言的字幕,或者不同的音轨)。

欲了解更多, 请参阅 《创投时代》(VCNews)
电子报 www.vc-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