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翁詩杰 丹斯里(勋爵) 专栏

迈向中国与东盟的共同市场(下)

尽管东盟一直存在减少对中国的经济过度依赖以降低风险的呼声,但在过去的15年里,它仍然与其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不可否认,它的供应链配置几乎无法绕开中国,中国与东盟的长期经济利益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虽然中国-东盟伙伴关系被誉为最成功的多边合作模式,没有出现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或经济民族主义,但不断发展的新经济合作驱动力,对包容性和可持续性提出了更高的期望标准。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双方都致力于将可持续发展的蓝色经济作为实现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愿景的关键驱动力。这一努力与联合国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一致。同时,它还展示了中国发起的全球发展倡议在促进区域可持续经济合作方面的重要性。

这也与习近平主席在去年(2023年)第三届“一带一路”论坛上明确宣布的承诺一致,表明中国已准备好建立一个开放的世界经济,并坚定承诺深化在国有企业、数字经济、知识产权和政府采购等领域的改革,承诺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的外商投资准入限制。可见,进一步的制度开放已经逐渐成为现实。

这有助于为建立中国-东盟共同市场铺平道路。当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ACFTA 3.0(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3.0版)谈判的结果上时,或许中国应该认真考虑向东盟成员国单方面主动开放市场。这是一种可行的创新选择,可以将中国-东盟的经济合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它不要求东盟市场对中国进行对称性的互惠开放,可以与ACFTA并行,而不破坏现有的机制。

在当前的全球形势中,单方面的开放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中国最近主动给予某些国家的游客免签待遇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在此背景下,向东盟单方面开放更广泛的中国市场,将进一步加快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的步伐。

因此,我们主动举办这次研讨会,探讨建立一个在亚太地区拥有超过20亿人口的中国-东盟共同市场即将面临的机会和挑战。作为东盟的一部分,尤其是从东盟的角度来看,它关系到6.5亿人民的福祉和未来。

欲了解更多, 请参阅 《创投时代》(VCNews)
电子报 www.vc-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