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加大力度研究是否推出央行支持的数码英镑1
英国央行和财政部加大力度创建一种与实体钞票并行的数码货币,并希望缓解对此举可能威胁到银行业稳定的担忧。 两家机构的官员表示,这种被非正式地称为“Britcoin”的央行数码货币,最早将在本十年的下半段推出,可能会为英国消费者和企业带来重大机遇。 此类举措是全球各地央行努力适应新型支付方式的一部分,在网上交易中,新型支付方式速度更快丶使用更便利。随着消费者转向使用企业支持丶而非政府支持的卡支付,也希望维持政府在供应货币中的角色。 英国财政大臣杰里米·亨特说,虽然现金仍然存在,但英国央行发行和支持的数码英镑可能是一种新的支付方式,值得信赖,使用方便。 数码英镑的价值将直接与英镑钞票挂钩 在咨询文件中,央行和财政部将就是否应该创建正式名称为“数码英镑”的数码货币征求意见。他们尚未就是否推进该项目做出决定,但当前进行的工作为后续行动奠定了基础。 数码英镑的价值将直接与英镑钞票挂钩,不像比特币的价值随需求而变化。消费者不必去银行开设账户,只需在智能手机或电脑上拥有一个电子钱包账户,而且这些钱包可以由多家公司运营。 欲了解更多, 请参阅 《创投时代》(VCNews)电子报 www.vc-news.com.cn 据报道,美国网络新闻媒体公司–Buzzfeed发布了引入AI技术的测试栏目quizzes,旨在用新技术赚取更多利润。 quizzes栏目有一系列测试问题,比如性格测试丶兴趣爱好测试等等。现在quizzes多出一些问题,它引入了AI,比如其中一个与情人节有关,由园艺和草坪养护产品供应商Scotts Miracle Gro Co赞助。还有一个问题让读者用AI撰写浪漫喜剧或者分手信息。 有了AI之后,Buzzfeed希望quizzes能够变得更有互动性,最终带来更多的广告和付费订阅收入。有的quizzes只面向BuzzFeed+订阅者开放,订阅之后可以无广告内容,但每月要交2.99美元。 有了AI公司便可生成无限的结果 Buzzfeed编辑部高级副总裁杰西卡·普罗伯斯(Jessica ...
美国加密交易平台Kraken关闭日本业务
在2022年11月宣布全球裁员后,美国加密货币交易所–Kraken将于下个月关闭其在日本的业务,理由是日本目前的市场状况不佳以及全球加密货币市场疲软。 Kraken宣布,在东京运营Kraken服务的Payward Asia Inc.于2023年1月31日关闭交易业务。 该公司计划要求客户将他们持有的加密代币转移到不同的钱包,或将其兑换成法定货币。 Kraken还表示,其资金充足,可确保所有受影响的客户都能及时提取资产。 这是Kraken第二次关闭在日本的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Kraken第二次关闭其在日本的业务。上一次是在2018年4月,以便更好地将资源集中在“其他地区”的增长上。不过,2020年10月,该公司决定重启日本业务。 最近几个月,Kraken一直专注于削减成本。就在2022年11月,Kraken宣布将在全球裁员30%,约1100人,因严峻的市场环境削弱了对数字资产的需求。 此前,Kraken的竞争对手Coinbase Global Inc.和Gemini等也采取了类似举措。 2022年以来,币价跌跌不休丶交易活动大幅减少,而萨姆•班克曼-弗里德(SBF)的数字资产帝国FTX的崩溃进一步加剧了加密货币领域的不确定性,动摇了投资者的信心。 欲了解更多, 请参阅 《创投时代》(VCNews)电子报 www.vc-news.com.cn 两大巨头美国广告营收的合计市场占有率预计2022年将下滑至48.4%,为2014年以来首次低于50%,并为连续第5年下滑,2024年预计将进一步降至43.9%。 2022年以来,不少企业都在削减广告预算以应对升息丶高通胀的冲击,但巨头依然选择锲而不舍地抢食美国价值高达3000亿美元的数字广告蛋糕。 ...
日本大型便利店
开发AI系统以减少食品浪费
为了增加销售额和减少食品浪费,越来越多的日本便利店和超市尝试运用人工智能(AI)系统分析以往销售数据,来决定生鲜商品的折扣。 据《日本时报》报道,日本大型连锁便利店–罗森(LAWSON)推出人工智能系统,为旗下所有门店提供产品管理方面的建议。 该人工智能系统能够综合店铺的销售额丶交易时间以及当地天气条件,计算出匹配的降价幅度,来促销。 采用人工智能系统后罗森门店浪费成本下降2.5% 此前,日本各门店的生鲜食品价格降幅一般取决于店长的经验,但人工判断可能会导致库存浪费。新的人工智能系统每天能够审查4次大约270种店内产品,有效避免浪费。 该人工智能系统的运用卓有成效,2021年罗森试点门店平均毛利润增长0.6%,浪费成本下降2.5%。 罗森集团计划从2023财年开始在全日本范围内全面推广。另一家日本大型连锁超市–永旺零售(AEON)开发了人工智能折扣系统,能够通过分析每家门店的销售业绩,对店内产品进行合理定价。 一位永旺零售业务负责人表示,此前卖不出去的生鲜食品会在当日营业结束前打出超低折扣,新系统有效地避免了这些损失。 欲了解更多, 请参阅 《创投时代》(VCNews)电子报 www.vc-news.com.cn 据希腊《中希时报》报道,以色列初创公司–Redefine Meat日前表示已与欧洲肉类批发商Giraudi Meats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推动其在3D打印机上生产的“新肉”(New Meat)产品线商品在包括希腊在内的多个欧洲国家的销售工作。 据了解,Redefine Meat使用3D打印机和“墨水”来“打印”牛排。这种“墨水”是由类似于奶牛所吃的植物性成分制成的。它含有来自豆类和谷物的蛋白质,以创造出另类肉的肌肉质感;它还含有来自植物的脂肪,以模仿牛肉的脂肪,以及天然的香料和颜色,以模仿肉中的血液因子及其多汁性。 今年公司的生产能力将达到每天15吨以上 ...
关闭直播带货功能脸书将聚焦短视频业务
日前社交平台–脸书(Facebook)方面发布公告,自2022年10月1日起其直播带货功能将停止服务,届时用户仍能使用Facebook Live进行直播活动,但不能在其中创建产品列表或标记产品,也就是说用户将不能在该平台举行任何新的或预定的直播带货。 同时该平台还表示,未来将把更多精力放在其短视频产品Reels上。 据脸书方面透露,由于用户的观看行为正在转向短视频,他们也正在将重点转向脸书和Instagram上的Reels、即Meta的短视频产品上。 Instagram直播带货功能将不受影响 脸书表示,如果用户想通过视频接触和吸引其他用户,可以尝试在脸书和Instagram上使用Reels和Reels广告,还可以在Instagram上使用Reels标记产品,以提高商品曝光度与用户购买意向。但Instagram的直播带货功能将不受影响,并仍将继续保留。 据了解,脸书的直播带货功能最初于2018年在泰国等区域进行小范围测试,并在2020年正式上线。此前在2021年夏季,该平台还曾推出“直播购物星期五”活动,鼓励品牌商家尝试使用直播这一商品销售途径,并希望借此提供其直播带货功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年11月,该平台还测试了“创作者直播带货”功能,允许创作者与商家在两个页面上交叉直播。 对于脸书决定关停直播购物功能,有观点认为,这或许与在除亚洲以外的地区用户对直播带货的普遍认识和接受程度仍很低有关。 事实上,脸书并非首个关停直播带货业务的平台。早前,在英国市场受挫后,TikTok方面已放弃了将其直播带货“TikTok Shop”扩展到美国及欧洲其他地区的计划。 欲了解更多, 请参阅 《创投时代》(VCNews)电子报 www.vc-news.com.cn 亚马逊(Amazon)收购扫地机器人–iRobot的行動,有望加深亚马逊在消费机器人领域的影响力。亚马逊的智能语音系统是一个很好的入口,未来扫地机器人可以和亚马逊云AWS以及语音助手Alexa进一步整合起来。 亚马逊是在2022年8月5日宣布,将以每股61美元的价格收购扫地机器人鼻祖级企业iRobot,这项收购采用全现金收购的形式,对这家iRobot的估值达到17亿美元。 iRobot以2002年推出的扫地机器人Roomba闻名,产品线从吸尘器扩展到其他家庭清洁机器人,例如拖地机器人和除草机。这项 […]
法国人工心脏首次商业化 全球资本涌入竞逐新赛道
法国医疗技术公司–Carmat宣布,历时十多年研发的人工心脏Aeson系统在意大利一家医院成功植入患者体内,实现了该公司人工心脏的首例商业化应用。 与心脏移植相比,人工心脏为患者提供了更大的选择范围,具有极大的临床意义,并且近年来技术路径逐步明确,有望成为心衰治疗市场的拐点。 杜克大学医院的心脏外科医生团队表示,美国每年新发心力衰竭病例数估计为10万例左右,而这些患者中只有3000至4000人可以从心脏移植中受益。人工心脏突破了心脏移植供体的数量限制,有望使得剩余的很大一部分患者受益。 人造心脏制造成本 达到约20万欧元 近年来,人工心脏的技术突破为上千万心衰患者带来福音,也成为资本疯狂追逐的赛道。但人工心脏产品的研发仍然具有高风险和高壁垒等特点,需要接受市场的长期检验。 心衰也被称为心血管领域“最后的战场”,尽管过去数十年来,人类在心脏疾病的治疗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但是心衰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逐年增长。尤其是在高危冠脉介入手术中,由于心衰患者本身心室泵血功能不全,介入手术会加重心肌缺血,导致血流动力不稳定,手术风险较大,死亡率较高。 Carmat公司CEO史帝芬·皮亚特(Stéphane Piat)表示,这种人造心脏的制造成本就达到约20万欧元,生产周期为三个月左右。现在他们有两个目标:加大销售力度以及尽快降低生产成本。 人工心脏与心脏瓣膜一样,已经成为当下心血管领域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近年来吸引大量资金涌入,全球心血管领域的医疗器械公司都在竞逐这一刚刚起步的赛道。 欲了解更多, 请参阅 《创投时代》(VCNews) 电子报 www.vc-news.com.cn
让梦想成真 美国企业家要打造侏罗纪公园
美国企业界有无数的狂人,他们经常梦想做一些出人意表的事情,例如有硅谷钢铁侠之称的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便有着要载人到火星的梦想,并且现在正在努力实现当中。 除马斯克之外,又再出现另一个狂人,他的梦想是将侏罗纪世界的动物活活生的呈现在大家眼前。 众所周知,好莱坞名导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执导的《侏罗纪公园》是许多人心目中的经典之作,近年则有《侏罗纪世界》延续这道经典题材。随着生物科技的日新月异,打造现实版本的侏罗纪公园是否有可能?神经科技公司–Neuralink给了肯定答案。 基因工程可创造出混血品种 Neuralink共同创办人马克斯?霍达克(Max Hodak)在推特上写道,如果大家想要,是有可能打造出侏罗纪公园的,虽然从基因上来看不会是真实的恐龙,但或许花个15年培育加上基因工程,可以创造出超级新奇的混血品种。 霍达克虽没有详述该如何办到,但他补充,生物多样性有其重要价值,生态保育也相当重要且合理,但为何得止步於此?为何我们不试着自己创造多样性呢? Neuralink的其中一名创办人为特斯拉执行长马斯克,他先前表示,公司短期目标是解决脑部和脊椎损害,长期目标是发展AI,最快今年就能进行人体实验。 欲了解更多, 请参阅 《创投时代》(VCNews) 电子报 www.vc-news.com.cn
特斯拉(Tesla)将面对强劲对手 丰田(Toyota)电动汽车续航力超强
美国(United States)电动汽车及能源公司特斯拉(Tesla)即将面对强劲的对手,因为来自日本(Japan)的汽车公司丰田(Toyota)也将加入电动汽车的生产行列,生产续航达强大的电动汽车,供全球消费人选择。 据《日经新闻》报道,丰田生产的电动汽车,从0充到100%仅需10分钟,续航达500公里,安全性再也不用担忧。 因此,一旦丰田的这一新型电池大规模投入使用,那么不仅是电动汽车行业,整个汽车业都将迎来颠覆性变化。很显然的,特斯拉在全球电动汽车也将面对了强大对手的竞争。 根据《日经新闻》报道,丰田希望成为全球首家量产搭载固态电池汽车的厂商,将于2021年推出原型车,在2021-2030这个十年的初期开始面向市场销售。 目前电动汽车主要使用的是锂离子电池,它需要用到液态的电解质溶液,目前的发展已经被视为达到极限。而固态电池的核心则是固态电解质,与锂离子电池相比,在起火风险大幅降低的同时,能量密度则成倍增长。 据《日经新闻》报道,丰田目前正在开发的固态电池汽车,在同等条件下的续航里程是采用传统锂离子电池的超过两倍,即便对于最紧凑的车型来说,也不需要多布局电池而牺牲内部空间。 据了解,三井金属(Mitsui Kinzoku)将在埼玉县建设一座试验厂房,为这种电池生产固态电解质,预计从2021年开始年产量能达到数十吨,足以满足该行业用于打造原型产品的需求。 日本石油公司出光兴产(Idemitsu Kosan)也同样在它位于千叶市的生产基地部署固态电解质生产设备,并希望于2021年开始运营。 这意味着,除了整车厂以外,日本汽车供应链上游也都已经开始在这一技术上做布局。 该报道称,对于搭载固态电池的汽车来说,充满电只需要大约10分钟,相比于传统电动汽车缩减了至少三分之二。 目前在这一新型电池技术上,丰田已经走在了前列,拥有的专利超过1000件。其他日本车企也同样在这一领域有所布局,《日经新闻》报道称,日产汽车也计划打造自己的固态电池汽车,希望在2028年前推出实车。 欲了解更多, 请参阅 《创投时代》(VCNews) 电子报 www.vc-news.com.cn
马斯克立下宏愿 6年内将人类送上火星
将人类送上火星,一直是SpaceX(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宏愿,他曾经无数次提供要将人类送上火星的“时间表”。最近他便表示,他对该公司“从现在起6年内”将人类送上火星“非常自信”。 马斯克在德国柏林(Berlin, Germany)的一次网络直播中说:“如果我们幸运,可能只需要四年。我们希望在两年内送一架无人飞行器去那里。” 这一雄心勃勃的目标与马斯克在2016年9月国际宇航大会上勾勒的前景一致,当时他说:“如果一切超级顺利,”让人类在火星上登陆“可能是在10年的时间框架内。” 实现他的火星目标的关键是SpaceX正在开发的“星舰”飞船(SpaceX Starship),该公司正在建造的这种不锈钢飞行器目标是一次发射货物和多达100人。 与部分可重复使用的“猎鹰9号”(Falcon 9)和“猎鹰重型”(Falcon Heavy)火箭不同,马斯克的目标是使“星舰”飞船可完全可重复使用,设想是一种更类似于商业飞机的火箭,在唯一主要成本是燃料的飞行之间有较短的周转时间。 猎鹰9号火箭 猎鹰9号火箭是美国SpaceX公司研制的可回收式中型运载火箭。猎鹰9号于2010年6月4日完成首次发射,于2015年12月21日完成首次回收。2019年11月11日,美国猎鹰9号火箭发射升空,此次发射创下猎鹰9号火箭的载重纪录(15.6吨)。 2020年4月22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用一枚“猎鹰9”火箭将“星链”计划第7批60颗卫星送入太空,继续搭建全球卫星互联网。 “重型猎鹰”是一款由美国私立太空公司“SpaceX”建造的可重复利用运载火箭。 “重型猎鹰”火箭 “重型猎鹰”火箭是现役推力最大的运载火箭。其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63.8吨,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为26.7吨。 2018年2月6日16点45分 ,在经历了两次临时推迟之后,重型猎鹰携带一辆红色2018款特斯拉Roadster跑车,从卡纳维拉尔角的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国家航天中心LC-39A发射工位成功发射升空,这是重型猎鹰的首次试射。 ...
可进行远程操作 Einride 无人驾驶货车亮眼
瑞典(Sweden)运输公司Einride正式推出了旗下新系列紧凑型自动驾驶电动运输(AET)车。该款车是Einride新一代电动自动驾驶货运车,与没有驾驶舱的卡车类似。 Pods配备了自动驾驶汽车上常见的一套硬体,包括摄像头丶雷射雷达和雷达,能够360度感知周围环境,根本无需驾驶员,也不会出现盲点,从而可提升安全性。配备此类技术後,Pods还可以独立运行,根本无需成为车队的一员,甚至可以自动导航,并自动与沿途的充电站连接。 此外,AET系列本质上仍是一款电动运输车,可以由人类操作员远程控制,既不为载人设计,也不需要人搭乘,而且一个远程操作员可以同时监控多辆无人驾驶车的运行,为货运公司提供了一个智能且高效的运输方式。 据悉,该款自动驾驶电动运输车采用电力作为动力来源,Einride认为其“不会排放温室气体或有毒氮氧化物”,是“高污染柴油卡车的环保替代品”。 Einride表示,自动驾驶电动运输车独特的架构和智能路径规划软体使其可以在没有驾驶员的情况下安全运行,额外配备的专有远程操作技术也可以扩大操作人员的规模。 据外媒评论,2019年5月,瑞典交通当局向Einride签发了公共道路许可证,允许其部署AET。该许可证允许该公司的Pods从仓库行驶至货运站,该条短途路线包括瑞典延雪平的一个工业区。 同时,Einride还宣布该公司再次成功融资了1000万美元。该轮融资由现有投资者Norrsken VC丶EQT Ventures丶Nordic Ninja VC和Ericsson Ventures投资,使其总融资额达到了4200万美元。 欲了解更多, 请参阅 《创投时代》(VCNews) 电子报 www.vc-news.com.cn
在人工智能(AI)等方面投资 为Alphabet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谷歌(Google)母公司Alphabet发布了桑达尔·皮查伊接任CEO之后的首份财报,首次披露了云计算等业务的营收数据,他在财报中也表示在人工智能(AI)等方面的投资,为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Alphabet的这份财报是皮查伊在2019年12月初接替拉里·佩奇出任Alphabet CEO,成为谷歌及其母公司Alphabet的双料CEO之后的首份财报。 皮查伊在财报中表示,他们在深度计算机科学,包括人工智能丶环境计算和云计算方面的投资,为Alphabet的持续增长及开拓新的发展机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皮查伊在财报中还表示,他对他们在搜索及云计算丶YouTube这两个新领域的持续进展感到高兴。 2019年四季度 Alphabet营收460.75亿美元 Alphabet的财报显示,他们在2019年四季度营收460.75亿美元,较2018年同期的392.76亿美元增长17.3%;2019年全年营收1618.57亿美元,较2018年的1368.19亿美元增加250.38亿美元,同比增长18.3%。 在这一次的财报中,Alphabet首次披露了谷歌云计算和YouTube的营收,其中云计算在2019年营收89.18亿美元,较2018年的58.38亿美元增加30.8亿美元,同比增长52.76%;YouTube的广告收入在2019年达到了151.49亿美元,同比增长35.8%。 Alphabet是谷歌成立的一个母公司,Alphabet旗下会拥有一系列的按照业务线独立出来的全资小公司,比如现在的这个谷歌、X-Lab、Life Sciences、Ventures & Capital和其他。 这次新公司的成立更加像是一次组织架构的调整,用来修整之前相对臃肿的谷歌,另外能更加明确每个事业部(子公司)的职责和成绩。 欲了解更多, 请参阅 《创投时代》(VCNews) 电子报 www.vc-news.com.cn